“手術治病,麻醉保命。只有小手術,沒有小麻醉?!?
這是麻醉界流傳的一句俗語。
每一臺手術的成功,患者感謝的都是手術醫生,而往往忽略麻醉醫生這一群默默無聞的幕后英雄。大多數人對麻醉醫生的印象都是: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麻醉醫生給患者打一針麻藥,讓患者感覺不到疼痛就可以了。但其實每臺手術的成功,都離不開麻醉醫生的堅守。
今天,我們借著麻醉周的機會,讓這些幕后英雄走到臺前,一起了解下蓮池骨科的麻醉醫生們。?
麻醉科業務
在蓮池骨科,麻醉科承擔了院前篩查、多學科會診、多學科病例討論、麻醉查房、圍術期患者安全管理、圍術期疼痛管理、疼痛科診療業務、術后復查特殊患者處理等多項工作。
超聲可視化技術的應用,讓麻醉醫生的工作從過去的憑“經驗”,到現在的憑“精確”。蓮池骨科的每一位麻醉醫生,都會運用超聲可視化技術。由外周到軀干,由淺表到深部,每一次的改變,都見證著麻醉醫生前進的腳步,每一項技術的進步都與病人的安全、療效、感受息息相關。
術前評估
蓮池骨科的患者大多數為老年患者,他們合并的基礎疾病比較多,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還有心臟病等疾病。
院前篩查時,我們會針對患者的心肺功能、基礎疾病及其他的異常指標,發起多學科會診,麻醉醫生會進行臨床診斷、評估以及處理。
手術前,我們的麻醉醫生通過術前訪視全面了解病人身體情況,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并據此制定個性化麻醉方案,與患者和家屬做好溝通交流。
一臺手術是否可以順利進行,麻醉醫生會起到關鍵作用,不信你看下圖!
(麻醉醫生多次暫停手術拼圖)
術中守護生命
手術期間,患者的病情瞬息萬變,稍有疏忽就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麻醉醫生大多數的工作是對患者生命體征的全程監護以及處理突發狀況。手術做多長時間,麻醉醫生的精神就緊繃多久。
在蓮池骨科,每位患者在術前都會被麻醉醫生注射一針“忘情水”,這是為了避免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麻醉醫生給即將手術的患者推注的一種具有遺忘作用的鎮靜藥物,讓病人進入淺睡眠狀態,消除病人的恐懼,醒來后多數病人會忘記進入手術室之后的情景。
同時,在手術中,麻醉醫生會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全面、連續、定量的監測并將生命體征調節與控制在正?;蝾A期的范圍內,合理控制應激反應,確?;颊呱踩?;提供完成手術所必需的特殊條件,如氣管、支氣管內插管,控制性降壓,低溫,人工通氣及體外循環等,當重大危險來臨時,麻醉醫生更是責無旁貸的成為急救現場所有醫務人員的指揮官。?
術后多模式鎮痛
術后鎮痛,能預防多種并發癥,對于確保術后的快速康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網上流傳了一段話,曾經有一位麻醉醫生站在我的面前,我不了解他的作用,直到手術結束才追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此。如果上天給我重來一次的機會,我一定對那個醫生要求三個字---鎮痛泵,如果非要給這個泵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到出院。
無痛,是麻醉醫生的看家本領。在蓮池骨科,很多患者會說我從做完手術就一直不疼,疼痛評分也就在1分或者2分吧,一點也不影響吃飯睡覺和康復鍛煉。蓮池骨科的術后無痛得到患者的高度贊揚,這離不開我們的麻醉醫生,他們聯合應用作用機制不同的鎮痛藥或不同的鎮痛技術,干預患者術后疼痛情況,用多模式鎮痛的方式,在安全前提下達到持續有效的鎮痛,讓患者可以無痛康復,確保術后順利恢復。
麻醉學這一學科是為了保證術中患者生命安全,為手術創造良好條件,減輕患者痛苦應運而生的,手術醫生在手術中集中精力完成手術,麻醉醫生負責患者生命安全,手術護理人員提供各類協助,這就是一臺手術中三方的簡單分工。
現代醫學中的麻醉醫生,除了臨床麻醉之外,還承擔著危重癥和疼痛治療等多方面的工作。新冠疫情中,面對重癥患者,麻醉醫生(插管)直面病毒,與新冠肺炎患者近距離接觸。他們是真正的英雄,無畏的逆行者。
而蓮池骨科能夠在7年內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醫院,到廣大患者的認可,離不開麻醉醫生的鼎力相助,正是有了他們這一群幕后英雄,我們的患者才能在無痛狀態下接受系統化、個性化、規范化的康復鍛煉,才能有術后平均2-4小時的下地時間,有術后平均4-6天的棄拐時間……
向你們致敬,我們的幕后英雄!
麻醉周,致敬所有麻醉醫生!?